目前分類:設計相關資訊 (2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ㄧ般人對芭比娃娃仍停留在天真夢幻公主的形象,不過這隻由Tokidoki所發行的芭比可能要顛覆大家的既定觀念,這隻芭比不但身上有煞氣的潮流刺青,而且還牽著ㄧ隻全身鉚釘的仙人掌寵物,絕對令所有芭比娃娃的收藏家為之瘋狂。



↓圖:由潮牌公司Tokidoki所發行第一款刺青的正宗芭比娃娃。(圖/翻攝至網路)

台灣設計館T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芭比頭   
芭比娃娃(芭比)是20世紀最廣為人知及最暢銷的玩偶,由Ruth Handler發明,於1959年3月9日舉辦的美國國際玩具展覽會(American International Toy Fair)上首次曝光。芭比玩偶由美泰兒公司擁有及生產。
鳥  

羅絲·韓德勒發現她的女兒芭芭拉(Barbara,芭比是小名)喜歡玩紙玩偶,而且比較喜歡玩像成人而不是嬰兒或小孩的玩具,而當時大部份的立體玩偶都是以嬰孩或兒童的形象出現的。羅絲深明成人形象的玩偶有市場發展空間,所以跟她的丈夫,美泰兒公司的其中一個創辦人艾律提出芭比娃娃的意念,可惜艾律和公司的其他決策人都對此計劃興趣不大。羅絲·韓德勒說,「能跟一個有乳房的玩偶玩樂對一個小女孩的自我形象是十分重要的。」

在1956年,羅絲與芭芭拉及Kenneth往瑞士時,她在琉森一個店舖櫥窗中發現一種名為Bild Lilli doll的德國玩偶。該種成人形象的玩偶與Ruth Handler意念中的玩偶不謀而合,於是她購買了三個Bild Lilli doll,她將其中一個給送給芭芭拉,另外兩個則送往美泰兒。Lilli doll是以一個受歡迎的漫畫角色為藍本而設計,她出現在Reinhard Beuthin在報紙連載的漫畫專欄中,是一名獨立自主的職業女性。Lilli doll由1955首次在德國發售,原本目標顧客是成年人,但後來亦受兒童歡迎,因他們能用另外發售的服裝為玩偶裝扮。

台灣設計館T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自設計美學家 http://wowlavie.com/agenda_in.php?keyword=芭比&article_id=AE1200788&c=逛展覽
 

台灣設計館T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芭比娃娃 時尚寶盒特展
2012/7/6-8/26 9:30-17:30 (週一休館)
台灣設計館 金典區

(台灣設計館開始收費喔~全票50元~半票30元)

芭比娃娃 時尚寶盒特展   

台灣設計館T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引用自cheercut - 無印良品【物的八分目展】

MUJI無印良品【物的八分目展】八分飽的生活哲學

今天前往了松山菸廠,參觀無印良品所舉辦【物的八分目展】的展覽,另外就是為了上一門設計課:
MUJI設計師顧問深澤直人先生來松山煙廠演講!

台灣設計館T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顏水龍(1903-1997)是二十世紀臺灣美術史上最重要的前輩藝術家之一,出生台南,曾赴日本及法國深造,繪畫風格造型簡鍊,用色對比強烈溫暖,畫風傳達出台灣特有的陽光與熱度。戰後致力推廣臺灣工藝美術,嘗試用生活實用美學改造一般大眾的生活品質,其後理念擴展至都市景觀設計與公共藝術領域,堅持美化現代社會的理想。顏水龍成就橫跨眾多領域~

台灣設計館T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俗話說:「飯吃八分飽」。指的是適量的飲食有益於健康的保持,也是說明「適切(fitness)」重要性的一句諺語。這句簡單的諺語中其實隱含了深度的意義,是指將生活中對於物質的滿足從100%「忍耐」至80%,並將已擴張過剩的慾望調整至適切的狀態,進而得到更多的愉悅。

MUJI無印良品發現「適切」的重要性。從各個角度檢視,由商品開發著手,不斷反思「這是否是多餘的?」「是否太過了?」,由「適切」為發想原點進行商品設計思考,MUJI無印良品更自覺到必須與社會群體一起感受「適切」的重要性,進而策劃這次的展覽。   

「物的八分目」展覽為MUJI無印良品再次思考後的自我展現,重新自省「適切」(Fitness)後,向世界發聲。

▇ 展覽時間:2012/6/30~2012/7/10 10:30~18:00

▇ 展覽地點:松山文創園區東向製菸工廠(園區服務中心旁)
物的八分目展

台灣設計館T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ES 2011上好玩的東東不少,InnoVis ion Labs今天展示了他們的三維全息顯示器H oloAd Diamond,這很有可能是有史以來第一台看起來像那麼回事的三維全息電視。

從外觀上而言,Hol oAd Diamond實在算不上美觀,它看起來像一顆倒置的金剛石。一旦它開始播放全息圖像,你立刻就會被眼前科幻電影場景般的畫面吸引住:

和一般的3D電視不同,全息3D顯示技術作用原理在於鏡面的折射,通過影像編輯軟件,HoloAd Diamond能讓單一個3D物體能夠簡易被區分成各個角度面向,從外觀看起來就如同3D的虛擬物件存在於這神秘的三角金字塔空間內。

台灣設計館T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新一代設計展大家去參觀過了嗎~萬一錯過可以看看這更新一代線上展覽喔~
(點圖片連結另開網頁視窗喔)

更新一代  


台灣設計館T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幾年UNIQLO Global的關鍵:SAMURAI 的佐藤可士和

kashiwa.jpg


 這本PEN雜誌是我在2006年買的,後來還另外編輯成一本書《1冊まるごと佐藤可士和》...有需要的可以點選這邊參考。

 

台灣設計館T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泰山美寧工坊:【泰山美寧工坊:芭比娃娃博物館】芭比娃娃的故鄉「泰山美寧工坊 : 芭比娃娃博物館」
台美泰兒是東南亞首家代工廠,「Mattel美寧公司」芭比娃娃全球最大產地
1983年時,領薪的員工,包括四個廠房和外包人員加起來至少有八千人
鼎盛時期,員工全年無休投入,工人每天都在趕工出貨,為應付應接不暇的訂單
猜猜看當時美寧工廠一天生產多少的芭比數量?
答案:居然是兩萬多個芭比的驚人產量

台灣設計館T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hilippe starck.png

(引用自http://minmaxeric.pixnet.net/blog/post/20287022-%E8%A8%AD%E8%A8%88%E9%AC%BC%E6%89%8D-%E8%8F%B2%E5%88%A9%E6%99%AE%C2%B7%E5%8F%B2%E5%A1%94%E5%85%8B(philippestarck)%3A%E7%99%AE%E7%99%BC%E4%BD%A0)

這次的設計大師專欄,就來介紹一位工業設計界最廣為人知的北北

"法國鬼才設計師 菲利普史塔克" 他被稱為本世紀最偉大的設計師

他的設計不僅局限於工業設計的範疇 他的設計片故個領域 大至建築設計 小至連牙刷他也設計

台灣設計館T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NFORBAR  

Naoto Fukasawa 深澤直人
1956年出生於山梨縣,1980年畢業於多摩美術大學,1989年前往美國IDEO擔任設計師,8年後回到日本創立日本IDEO。2003年他自己成立了Naoto Fukasawa設計公司,新創品牌「Plusminuszero」。他的設計作品從家電到家具、日用品等領域,得過超過50個大獎。著有《設計的生態學》、《設計的原型》。

只要你看過無印良品的壁掛式CD或極簡全白的電冰箱,還有在日本造成大轟動的手機「INFOBAR」,很難不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些打動人心的設計,都是出自深澤直人之手,他的作品常常讓人眼睛一亮,但他本人卻非常低調神秘。
和他見面時,會強烈感覺到他面對媒體的困窘和害羞。深澤直人個人品牌「Plusminuszero」青山本店店長三上表示︰「深澤先生並不期許自己是大家眼中的設計大師,他只是在做他自己該做的事。」
深澤的設計師養成過程,先歷經了八年Seiko Epson的產品設計,並在美國設計顧問公司「IDEO」工作長達八年。強調效率實用的美國文化和重視小巧細膩的日本文化交疊而成的訓練,對深澤的設計造成很大的影響,「在美國IDEO工作是我設計生涯的突破點。到那邊,我才慢慢了解工業產品的世界,」他在(廣告批評)專訪中提到。

台灣設計館T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大同電鍋50周年紀念版的把手材質做了改變喔!改用「電木」!!!大家有發現嗎?
大同電鍋50周年紀念版  

「電木」是一種人造合成化學物質,算是一種塑膠產品,可做燈頭、開關、插座、電路板等的材料。特性是不吸水、不導電、耐高溫、強度高,因為多用在電器上,所以叫做「電木」。

電木是用粉狀的酚醛樹脂,加進鋸木屑、石棉或陶土等混合後,在高溫下用模子壓出成品,其中酚醛樹脂是世界第一個人工合成的樹脂。

引用自http://www.bud.org.tw/answer/9907/990704.htm

台灣設計館T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pple經典機種回顧之一 iMac G3 Bondi

當大家對於 1984年那台顛覆眾人對電腦的印象的 Macintosh雋永回味再三, 當大家企求盼望見到蘋果電腦再ㄧ次將發揮工藝極致的美學品味貫注在冰冷的個人電腦上; 1997年,班師回朝擔任臨時 CEO的 Steve Jobs將冗雜多餘不符蘋果精神的產品線大刀闊斧整治後,在 1998年發表了這款至今仍是許多蘋果收藏愛好者的必備機種 – iMac G3 Bondi.

台灣設計館T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芝RC-6K電鍋

1958_rc6k_10k

1950年松下公司發明電爐,來代替爐灶及瓦斯,其構造分為外層的保護罩及內層鍋子,內層的鍋子下方裝有加熱裝置,開啟了炊飯器的電氣化演進。
1955年,東芝家電公司生產了第一台「自動化電鍋」(RC-6K),有外殼及內外鍋,只需依據說明,利用標準量杯在外鍋加入適量的水,就不再需要專人看顧,即可利用電能自動煮
熟鍋內的米飯,正式開啟了炊飯器自動化的時代。由於是隔著水對米加熱,所以稱為:「間接式炊煮法」。1960年,大同公司與日本東芝公司合作,引進炊飯器電氣化後的東芝RC-6K 電鍋,為適合台灣的需求,而進行細部的改進,也是台灣第一台電氣化的電鍋,其結構就是所謂的「間接加熱式」(圖3),傳統間接加熱式電鍋必需在外鍋內加水,利用水蒸發後來進行加熱方式。

tatungs

台灣設計館T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進入設計館台灣區右側就有台〝富士霸王號〞,網路上有些他的介紹:

1.車身

完整的車身在前擋泥板的地方要有一個山型的富士山標誌,把手的地方要有小倒勾的煞車。

2.廠牌

車身的前面有兩塊廠牌的牌子

台灣設計館T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維基百科:

小教授二號 (MPF II)在1982年上市發表。它是宏碁(當時英文名為Multitech)的第二種品牌電腦產品,也是一種最早的蘋果電腦複製機。它看起來並不像大部份其他個人電腦。它的機箱是長方形的塑料盒,正面下方嵌著小型的軟膠鍵盤。

在1983年,小教授二號在英國販售,含稅零售價是269英磅。

台灣設計館T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區中有四台浮空投影機,主要內容為幾位名人對設計的看法,關於浮空投影技術有些資料供參考:

浮空投影技術概念主要是透過周圍玻璃上貼的半透反射材質, 有點類似汽車隔熱紙的那種東西, 而裝置的上方放了一台螢幕播放影片, 只是影片的部份必須處理成三個畫面, 分別投射到三面鏡子, 所以只要是影片中的物件是立體的, 觀賞者透過這個鏡子從這三個角度, 都可以來觀賞裡面的物件, 只是這個還不算是真 3D 成像.(引用自http://www.wretch.cc/blog/KisPlay/1860758)

[硬體分享] 神奇的浮空投影機(HoloAD)(引用自http://orcwar-tw.blogspot.com/2011/06/hoload.html)

 
以前在電影中偶爾會看到一個場景,有人播放某個裝置後,那個裝置會把一個立體影像或影片投射在空中立體成形,不用任何投影板,這種浮空投影沒想到已經做出來了,而且還是台灣廠商的技術。在這今年Computex 2011展覽,有一篇HoloAD 的浮空投影技術,台灣自製新聞,提到這個神奇的產品已經可以展示。

台灣設計館T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依據中華民國人因工程學會的簡介:

人因工程在國內有系統的發展,大約是從民國七十三年,國科會邀請國內人因工程小組,討論它的發展方向開始的,經過好幾次會議的熱烈討論,才確定了『人因工程』的中文名稱和它的發展方向(之前的中文譯名不一,如『人體工學』、『人類工程學』、『人類因素學』等),從那時起,人因工程就是國科會工程處在工業工程方面的一個發展重點;而中華民國人因工程學會是民國八十一年七月間,由國內各大教授及研究機構相關人員提議成立,以整合國內人因工程人力資源,共同合作提升國內人因工程學術研究及相關技術水準,並促進國際相關研究之交流。提議之後,獲得學術界、教育界、及產業界人士的支持,經七個月的籌備,於八十二年二月十四日在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成立,共有一百六十餘位會員參加成立大會。

所以應該說〝人因工程〞〝人體工學〞相同僅翻譯不同,故建議以〝人因工程〞為較適當之用語。

早在1857年有一位波蘭學者(Wojciech Jastrzebowski)首先提出人因工程(又稱人體工學)這一個概念。他認為人因工程是一門研究工作的科學(The science of Work),從希臘字ergon (亦即工作 work) 與 nomos (亦即法則),衍生出"ergonomics" (人因工程/人體工學)這個字。近來,專業人因工程師認證委員會(Board of Certification in Professional Ergonomics,BCPE,1997)進一步將人因工程定義如下:人因工程是一門探討人的能力、限制及其與設計有關之特徵。

簡單來說人因工程設計是指運用上述這些知識來設計工具、機器、工作方法以及工作環境,以增進人員的安全、舒適與效率。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何使工作與設備適合使用者的能力與限制,而不是使用者去配合工作與機器的需求,這一原則是人因工程研究的基本精神。實務上,如何設計工作或機器設備並兼顧人因工程原則與經濟效益確實不容易。然而,過去成功的案例卻都是具有這樣的特質。以泰勒(Taylor F.W.)1898年鏟子最佳化的設計研究以及吉布瑞斯(Gibreth F.B.)砌磚方法的研究,都是兼顧工作效率與人因工程原則的成功改善案例。直覺地,我們會認為一種符合人因工程原則考慮人的工作能力與限制的設計,應該會減少疲勞更安全舒適才對。從長時間的觀點來看,工作時不產生過度的疲勞或傷害,人員的工作績效應該會提高,失誤也會減少才對。

然而,在進行人因工程改善或所謂符合人因工程原則的產品卻不盡然會被使用者採用。例如,為了保持手部或關節於自然姿勢,彎曲把手的鉗子或鐵鎚於是應運而生。然而,彎曲把手的鐵鎚使用者不易施力與控制受力點。因此,這些產品在市面上卻不多見。究其原因,可以說是研究者對人的能力、限制與工作方法不夠瞭解。

台灣設計館TD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